前 言
常走夜路,难免遇到鬼。一笔2个多亿的设备款,每月只能付100万,分成200个月来付款,这种事你听说过吗?
这个“毫无诚意”的客户,被捷佳伟创遭遇到了。赶碳号摁了摁计算器,200个月是16.67年。这差不多是四个光伏周期,比光伏这个行业的历史稍微短了点。
提出这个大胆的付款方式的公司,在资本市场中赫赫有名——华东重机。
赖账可以,但不能这么羞辱人好吧。于是,捷佳伟创怒了,告。今年3月,捷佳伟创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、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起诉跨界光伏的华东重机子公司——华东光能,目的是追讨设备余款、违约金等,共计2.08亿元。
万万没有想到,华东光能认为自己很委屈,居然也向江苏省沛县人民法院起诉了捷佳伟创,要求其“支付迟延交付违约金、因迟延交付设备产生的经济损失、因设备不符合约定的技术标准产生的经济损失等共计3.06亿元。”现在,该起案件也已被法院受理,案号为(2025)苏0322民初4653号。
目前还没有判决书作为依据,究竟谁是谁非,外界不好评价。可能司法部门首先要确定的是管辖权的问题吧。
作为专业的太阳能电池设备企业,捷佳伟创的服务范围,究竟应该包括什么内容?为什么电池龙头整线设备企业提供的设备、技术这样的交钥匙工程,华东重机认为不达标呢?
捷佳伟创常州基地;赶碳号摄
01客户已经改道去忽悠半导体了,捷佳伟创还能要到钱吗?
从各家设备企业的财报中不难发现:光伏设备企业根本不挑客户,也不挑订单,捡到篮子里就是菜。现在,很多“菜叶”已经烂了、变质了。很多跨界小玩家已经躺尸,摆烂,没钱!
奥特维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了27家企业的回款困难,并形成坏账;捷佳伟创则披露了17家坏账金额在300万以上的客户。
捷佳伟创2024年报显示,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8.48亿元。其中,单项金额重大的为8.22亿元。其中代号为“单位2”,坏账计提金额超过1亿元。理由是“诉讼后和解,客户回款情况不及预期”。对于这样的客户,还有和解的必要性吗?捷佳伟创的诉讼动作还是太晚了。
这17家客户,估计也包括了华东重机子公司华东光能。
来自捷佳伟创2024年年报;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847,859,271.12元,其中,单项金额重大为822,393,687.80;标准为300万元以上。
华东重机公告显示:2023年,华东光能的子公司徐州光能(华东重机下属二级子公司)在江苏省沛县建设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,为此向捷佳伟创采购电池设备。合同主体为深圳捷佳、常州捷佳精密、常州捷佳智能3家,且三家公司互为母子公司,遂统称“捷佳系公司”,或称为捷佳伟创。
该合同的初始金额5.61亿元,后经《合同变更协议》调整至5.87亿元。徐州光能已支付约70%货款,金额达4.11亿元。
今年3月,华东重机公告:捷佳系3家公司深圳捷佳、常州捷佳精密、常州捷佳智能分别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、常州市新北区法院起诉徐州光能和无锡光能,要求判令徐州光能、无锡光能支付设备余款、违约金等共计20,766.7万元。
并且,法院作出了保全徐州光能、无锡光能名下20,766.7万元范围内财产的裁定。
捷佳伟创申报诉讼保全,估计是担忧这个客户的还款能力。客观说,这很有必要!
华东重机的2024年年报显示,华东光能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了,净资产为-1.28亿元。如果不申请诉讼保全,捷佳伟创到后来即使赢了官司,可能也追不回钱。
华东重机也在公告中确认了华东光能最近的情况:“徐州光能及其股东无锡华东光能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无锡光能”)于近日被债权人(申请人)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以无法清偿到期债务、如不采取行动可能会丧失清偿能力,且无锡光能及徐州光能发展前景良好,如果采取重整,则被申请人有望恢复正常生产,进而可以更好地清偿债务为由,分别向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、江苏省沛县人民法院申请重整。”
但是,华东重机同时自认为,“无锡光能及徐州光能发展前景良好,如果采取重整,则被申请人有望恢复正常生产,进而可以更好地清偿债务为由,分别向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、江苏省沛县人民法院申请重整。”
来自2024年华东重机年报
虽然华东重机对华东光能、对光太还有信心和希望。但是,外界普遍认为华东重机已准备放弃光伏业务。
理由一:2024年8月6日,华东重机宣布终止投资建设亳州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,暨注销项目公司。
理由二:2024年7月28日晚,华东重机公告,以不超过3亿元的投前估值收购厦门锐信图芯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增资。现在交易完成了,华东重机持有锐信图芯43.18%的股权,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,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。
在华东重机的官网上,GPU概念已经横空出世。
由此,华东重机跨进了芯片行业,华东重机的股票也一飞冲天,股价暴涨2倍。
芯片是现在资本市场的宠儿,市场中骗子横行,就像光伏在飞升时一样骗子横行一样。尝到甜头的华东重机,还有理由重拾光伏业务吗?半导体业务虽然营收占比不高,但至少从财务账目上看,毛利率高啊,股市也认呐。不到两千万的营收,这还不随便搞搞?
不得不说,在光伏行业好的时候,跨界光伏;在芯片行业好的时候,跨界芯片,华东重机还是很会玩资本概念的。这或于其董秘对资本市场的理解有关。
华东重机的董秘沈龙强,老东家正是去年退市的光伏企业——爱康科技:2023年7月19日,沈龙强从爱康科技辞职;20天之后的8月10日,就在华东重机走马上任了。
沈龙强对资本市场有多熟稔,华东重机披露的简历中一目了然:
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就职于中国外运江苏公司;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职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;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历任神雾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,董事会秘书,大亚圣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,江苏爱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,高级副总裁,董事会秘书;现任公司副总经理,董事会秘书,拟任公司董事。
会里出来的沈龙强领导,绝对称得上是问题上市公司的专业户。2017年-2018年,沈龙强在神雾节能工作。神雾节能正是在这两年连续财务造假,虚增利润过亿,但最后的处罚结果是罚款40万。2022年-2023年,沈龙强在爱康科技工作。后来,ST爱康退市。如今,他又在华东重机发挥特殊价值了。
02捷佳伟创,竟然还提供产线建设工程施工服务?
现在我们来看,华东重机为什么要起诉捷佳伟创?理由和底气是什么?
事情还是源于双方的重大合同:2023年,华东光能的子公司徐州光能为在沛县建设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,与捷佳伟创签订合同。捷佳系3家公司所售设备分别为生产线之一部分,共同组成电池片生产线。三家公司所售设备分别为生产线之一部分,共同组成电池片生产线。合同金额为5.87亿元。华东光能为此支付了4.11亿元(占合同金额的70%)。从70%这个付款比例来看,华东光能仅剩下设备验收款没有付了。
但是,华东光能认为,捷佳伟创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违约了。华东重机在公告中称:
(1)多次催促下,捷佳伟创仍迟延交付设备。
(2)捷佳伟创的设备还无法达到技术说明文件约定的技术参数要求。
(3)三被告(捷佳系3家公司)也先后多次安排人员到现场处理并形成会议纪要,但至今仍未达到合同约定。
(4)此外,华东重机专门提到,“深圳捷佳供货的管式扩散氧化退火炉在运行中出现反酸腐蚀等情况,徐州光能又于2024年3月与深圳捷佳签订《设备维修合同》,约定维修费38.4万元。”双方对这笔维修费由谁支付,也存在争议。
华东重机还称:“特委托专业技术鉴定机构对设备进行鉴定。鉴定意见认为三被告供货的整线设备不符合合同约定。”
但是,华东重机并没有披露鉴定机构的具体名称。
其实,不论是光伏电池片的整线设备,还是管式扩散氧化退火炉,都是捷佳伟创的核心产品。外界很难搞清楚,他们之间的矛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。
但是,华东重要公告中有一句值得特别关注:“与深圳捷佳沟通磋商,由该公司向原告出售电池片生产线设备、并完成生产线的建设工程施工任务。”
“生产线的建设工程施工任务”,应该如何理解呢?难道捷佳伟创除了卖电池片设备,还能提供生产线的建设工程施工服务吗?
2023年3月,华东重机宣布投资20亿元,在江苏省沛县投建10GW 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,正式跨界进入光伏行业。同年5月,华东重机和捷佳伟创签订协议。
可以确定的是,华东重机在那时应该还不拥有TOPCon电池技术能力。当时的TOPCon,代表着光伏电池最领先的技术。
而华东重机坚信自己会跨界成功、能生产出领先的TOPCon电池片的理由,估计就是有设备企业捷佳伟创的技术支持。
捷佳伟创,卖TOPCon设备,也扩散TOPCon技术。华东光能现在起诉捷佳伟创,或许可以理解为,是因捷佳伟创对其TOPCon技术传授不达预期,捷佳伟创的帮助没有帮到位吧?
你觉得,捷佳伟创冤不冤?是老师不行,或者当时生意太好忙不过来,还是学生太笨、自学能力太差呢?
对此,捷佳伟创给赶碳号表示:“华东光能是因未及时支付到期款,且承诺的月付款金额仅100万,才逼迫我司起诉的。因这个付款方式意味着要付200个月,毫无诚意。华东光能以延期交付和技术指标不达标为由起诉捷佳伟创,这是非常牵强的,也没有行业先例。即使起诉,也应该以合同约定作为起诉依据,现在很明显,华东光能有点狗急跳墙的味道。”
简单总结就是,这个贫困生,非但拖欠学费,而且毫无诚意,要分期16年来付款,而且还要投诉老师。
03光伏内卷,设备龙头有贡献
TOPCon技术迅速扩散,以致搞到全行业800GW产能,泥沙俱下,良莠不齐,然后大家都没钱赚。这事,捷佳伟创有很大责任,倒不完全是因为头部主材企业的大扩产。
赶碳号认为,作为一家链主企业,如果拥有关键技术,而且在一个行业拥有绝对话语权,那就有责任、有义务来保护好这个行业的生态,如何才能有序竞争,而不是失去平衡。这方面,设备厂真的可以学学胶膜和玻璃,甚至逆变器。
也许会有人反问,客户要买设备,难道有钱不赚吗?难道让肥水外流吗?这其实是一种经营之道,是坚持长期主义、赚可持续的钱,还是为了一时的业绩和市值,只赚快钱。控制多大产能、选择什么样的客户,把“钥匙”交给什么样的人,其实还是有一些选择余地的。在这方面,欧美、日本企业有很多成熟的做法。
的确,一项新技术参与的人多了,技术会迅速得到普及,设备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都会迅速降下来。但凡事都有度,现在“求锤得锤”,就是这个结果。成本是降下来了,已经降到骨头里了,已经一边为全球能源转型做贡献、一边亏钱挨骂了。这,难道就是我们当初想要的吗?
钟宝申说,光伏行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参与主体过多。赶碳号认为,有不少人一开始用心就未必纯良,就是奔着IPO、做市值来的。现在大多数已经死得很惨,有的已经转行,但在过程中也拖累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所有人一起下水。
当然,现在不能把责任都推在企业头上,行业协会、行业主管部门、产业招商部门包括资本在内,其实都有责任。
捷佳伟创的确吃到了红利。即便是2024年年报和2025年1季报业绩,公司业绩仍足够炸裂,优于其他的设备企业。
2024年,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88.87亿元,同比增长116.26%;实现归母净利润27.64亿元,同比增长69.18%。
2025年1季度,公司营业总收入40.99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58.95%,净利润7.08亿,较去年同期增长22.42%!
那么,捷佳伟创还有没有新订单呢?估计比较难吧。
行业中各种消息提到,在高峰期时捷佳伟创有600亿在手订单。不过,赶碳号在公开信息中只查到:
(1)截至2023年6月30日,公司在手订单386.62亿元,是含税金额。
(2)捷佳伟创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,截止到2023年9月30日,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426.61亿元。
此后,捷佳伟创再没有公开披露过在手订单情况,不知道公司现在还有多少在手订单。若是推测,可以通过最近一年多来订单转化情况、以及这一年多来行业的新项目投产情况。
捷伟佳创的在手订单减少,是肯定的。当然,公司财报也支持这个判断。
其一,2023年年末、2024年年末的合同负债为181.11亿元、131.07亿元,而在今年1季度末公司的合同负债已微降至121.20亿元。
其二,2024年公司光伏电池设备生产量大降61.24%。
捷佳伟创生产的产品属于专用设备,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。生产设备的数量,严格随市场需求而变化。
其实,公司在年报中也提到下游客户扩产放缓订单下降。现在,捷佳伟创的业绩,源于“报告期内随着订单持续验收转化为收入,带来收入的增长。”
颗粒归仓,催收决定业绩。所以,设备企业面临的所有财务风险,捷佳伟创肯定也会遇到,比如存货规模较大的风险。
公司年报显示:“公司存货净值为1,400,687.64万元,规模较大。其中发出商品占存货的比重为92.49%,占比较高。主要原因是公司设备产品验收期较长,未验收前该部分产品在存货中反映,对公司的存货余额有较大影响。若下游客户取消订单或延迟验收,公司可能产生存货滞压或跌价的风险,从而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。”
又比如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。
捷佳伟创2024年年报显示:“报告期期末,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472,907.33万元,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5.04%。若公司主要客户未来财务状况或资信情况恶化,回款制度执行不到位,将导致公司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无法收回,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。”
当前,捷佳伟创仍在努力,现在紧跟市场需求并进行前瞻性布局,自建HJT和钙钛矿中试线,将设备研发与电池制造工艺紧密结合,全面布局TOPCon、HJT、XBC、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等高效技术路线。
此外,公司还在半导体设备领域、锂电池设备领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:公司创微微电子中标碳化硅整线湿法设备订单、自主研发的双面卷绕铜箔溅射镀膜设备成功下线。藉此,可以牢牢保证在光伏电池片领域的龙头地位的同时,也能平滑因为光伏行业剧烈波动带来的业绩大起大落。
但是,很多技术是由光伏企业和设备企业共同研发出来的,双方是一种合作关系;光伏技术、光伏设备应用的无门槛扩散,注定会带来产能快速过剩。
2024年,捷佳伟创的营收100%来自光伏生产设备,光伏市场如果长期持续低迷下去,捷佳伟创也难独善其身。这个结果,企业应该早就想到了,现在种种催收,都是自己当年种下的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