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,每年夏季地中海的“抢运”是商人们最疯狂的时光——
商人们必须在夏季飓风季前将货物送达亚历山大港,否则价值千金的丝绸将泡水腐烂,橄榄油木桶会被巨浪击碎。一旦错过时机,他们将血本无归。
近两千年后,同样的疯狂在太平洋重现:企业争分夺秒出货,运价飙升,港口拥堵。
留给他们的时间,只有90天!
1
爆单
时间回到5月12日,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对外发布,中美各取消了共计91%的加征关税,暂停实施24%的反制关税90天。
中美贸易休战,引爆了这波“超级抢运”大潮:未来90天,由于关税大幅降低,中国出口商和美国进口商将争分夺秒下订单!毕竟,按照川普多变的性格,谁知道90天后会发生什么?
市场的行动非常迅速。
订单在飙升——
联合声明公布半小时内,江西乐安县的一家竹笋加工企业就接到了美国的订货电话。当地海关说,“从5月12日到现在,我们接到了一百多家外贸企业的预约通关”。
货运价格在飞涨——
杰富瑞(Jefferies)分析师指出,中美之间跨太平洋航线的货运费率已从4月中旬的每四十英尺等量单位2000美元飙升至本周的约2500美元。数据显示,5月15日之后,各大航商每个高箱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达600-700美元。到6月1日后,美西航线运价预计会涨至每个高柜6000美元。
船只变得稀缺——
有业内人士直言,自贸易协议签署以来的第一天,从中国到美国的海运订单量就增长了35%。大量订单积压即将到来,船只很快就会售罄。
工厂和港口变得忙碌——
对美贸易工厂,进入24小时响应状态;卡车排起长龙,货物堆积如山,码头工人连夜加班;港口灯火通明,调度中心节奏拉满……
一边是积压的订单和库存要快速安排出运,一边是美国采购商加速下单,补齐并加大库存量以应对关税缓冲期后的不确定性。专业机构预测,未来几个季度,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有望实现同比两位数的增长。
贸易量的回升,意味着更多的货物需要通过海运来运输,无论是集装箱船、散货船还是油轮,都将迎来更多的业务机会。
对外贸行业来说,未来90天就一个字:忙!
2
爆舱
外贸爆单,最开心的当属航运。
5月13日开始,港口航运板块像火箭一样拔地而起。宁波海运、南京港、宁波远洋、连云港等企业一度收获涨停,多只个股纷纷跟涨。
这样的盛况,几年前就出现过。2020年1月,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,从中国宁波港运到美国洛杉矶的海运价格只要1000多美元。但到了2021年8月,价格已经突破了20000美元。一年半时间,涨幅超过了10倍。有人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:
300个集装箱,从中国运到美国,一趟的运费就可以买一艘船了。
更关键的是,尽管当时的价格已经飙上天际,但依旧“一舱难求”,尤其是欧美线、日本线,都是早早爆舱。
火爆的市场,引来了大量的黄牛。根据中新经纬的报道,黄牛可帮忙代抢舱位,具体佣金不定,一个舱位加价1000-3000美金都有可能。
火热行情下,海运企业赚麻了。据媒体报道,2024年底,台湾航运巨头长荣海运向员工发放了20个月的年终奖金。
往前看,2020年,长荣海运员工平均拿到了10个月的年终奖。2021年,长荣海运豪发40个月的年终奖。2022年,长荣海运年终奖进一步提升至45个月。2023年,运价大幅回落,但长荣海运依然发了4到5个月的年终奖。
算下来,近五年里,长荣海运累计发放了120个月的年终奖,相当于普通员工干5年拿了15年的薪资!
典型的还有中远海控,受益于此前的集装箱运费暴涨,中远海控两年赚了2000多亿,股价也上涨了近10倍。
不仅如此,放眼全球,马士基、达飞集团、赫伯罗特等航运巨头彼时同样上演了“赚翻”的剧情,甚至还有企业的净利润增长了113倍。
如今,熟悉的场景又回来了。
3
机遇
外贸迎来爆火,最先受益的,自然也是外贸大省。
典型的是广东。2024年,广东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、增长9.8%,总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。2025年一季度,7大外贸省市贡献全国3/4的进出口总值,广东独占1.35万亿元。
刚刚结束的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,就吸引了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、同比增长20.2%。
从具体城市看,2024年,深圳以45048.24亿元总额超越上海的42680.87亿元,领先优势达2367亿元,问鼎中国外贸第一城。
而且,2024年深圳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62%,且出口额连续32年稳居全国首位,进口额仅占38%。
目前深圳拥有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超过15万家,其中上市公司13家,均居全国城市第一,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国的1/5左右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同期,深圳民营企业合计进出口3.16万亿元,增速高达24.2%,占同期深圳进出口总值的70.1%?,外企占比仅为25.2%,形成“民企驱动型”外贸格局。
这背后,深圳在产值规模、海外仓运营面积、产业带试点、物流供应链体系等方面都表现亮眼。深圳在阿里巴巴国际站、速卖通、Lazada、eBay等平台的卖家数几乎占据了中国卖家的半壁江山,亚马逊的中国卖家也有1/3来自深圳。
时至今日,深圳企业在全球建设运营的海外仓数量超350个,建设面积超过380万平方米。难怪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
全球跨境看中国,中国跨境看深圳。
再看广州,广州海关公布的进出口统计数据,2025年1-3月,广州实现进出口总值2943亿元人民币。其中出口1917.2亿元,同比增长30.6%,成为今年一季度全国出口增速最快的城市。
广州外贸底蕴深厚,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流的桥头堡。凭借着天然的深水海港,广州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最为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,被称为“千年商都”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从广州港起航的商船能够经历南海、印度洋、阿拉伯海、波斯湾,一直到幼发拉底河附近的港口,航程达1.4万公里,这就是后来的“海上丝绸之路”。
如今,广州汇聚了华南地区最多的外事机构,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广州开设了总领事馆,数量仅次于上海。
放到全球城市当中,广州的GDP大概能排到第12位,和巴黎、伦敦、旧金山等城市比肩而立。这座世界一线城市,一直都在用它的包容、活力和底蕴,与全球互动。
外贸窗口期,也是这些城市发展的机遇期。
4
尾声
火爆局面背后,有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:90天之后怎么办?如果大国关税纷争长期存在,外贸企业如何求变?
笔者认为有三个方向可以发力。
其一,多元化布局,跳出“美国依赖症”。
这一次广交会已经能看到这种趋势:欧美客户逐渐减少,来自一带一路国家、亚非拉国家、金砖国家客户变多。例如中东的采购商大幅增加,整体占比达14.3%。
再如,广东省对美出口额占出口比重已从2020年的16.99%降至2024年16.10%;而对东盟、中东、拉美、中亚等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增长显著。
其二,加强供应链韧性,发展国内大循环。
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拥有39个工业大类、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,形成了一个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,能够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、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,可以满足民生、军事、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领域的需要。真到极限时刻,国内大循环都够用了。
其三,技术突围,掌握更多“定价权”。
典型的是芯片。IDC数据显示,国内AI服务器市场中,国产化芯片比例持续提升,已经从2023年上半年的10%提升到2024上半年的20%。从CPU、GPU、NPU、DPU等各种核心处理器,到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AI框架等多种基础软件,再到存储芯片产业,“中国芯”正在硬起来。
数据显示,2018年中国生产的芯片仅为1739.5亿块,2024年超过4000亿块,对比2018年增长率达到130%以上。美国越封锁,中国芯片生产越多,出口也越多。
风高浪急,不确定性长期存在,还是那句话——
熬得住,你就是最后的赢家。